近年來「在地創生」的字眼越來越被大家耳熟能詳,這是一個新的名詞嗎?比台灣老齡化較早的日本,在2014年開始有了這樣的概念,為的是讓已經失衡城鄉差異的問題,可以藉由返鄉尋依據傳統產業之上,找特殊價值,搭配「創新、創業、創意」的概念,讓地方也有辦法留住青壯年族群繼續深耕。
而台灣是2019年開啟這樣的概念,因為住在宜蘭,進駐在東區青聚點裡面時,我發現了身邊有許多依樣在地方行走與工作的創意工作者,身上都揹有一兩個正在進行的案子,感覺很燒腦,也很有理想跟毅力,非常傾佩!
這堂課我們前往內湖的「郭子儀紀念館」雖然不是走完全「在地創生」的方向,但是藉由參觀之後,我們所記錄下來的視覺去延伸變成好看的印花設計!或許將來能夠使用這些視覺作品來去延伸相關商品與紀念小品!這件事情需要被轉化與教育,以下是這次實戰的過程與心得分享。
這是一棟兩層樓的洋樓,採用台灣傳統「一正兩廂」的格局設計,結合西方「山牆」的元素,裝飾西式、漢式、和式的花草圖案。也使用洗石子、泥塑、彩色磁磚,並將彼此巧妙融合。
學學租賃遊覽車,帶領大家前往該場域,並請學員們拿起手機捕捉下有特色的元素內容,方能帶回教室製作元素簡筆!每個元素乍看之下都十分精細複雜,要如何讓大家學習簡化的過程,需要一些技巧。
回到教室後,我將撿到的果實與花朵放在桌面上,並畫了簡筆的模樣,開始引導大家簡筆的方式,也在講完這部分之餘,跟學員們瞭解問題,與更仔細一對一詢問學員們的要繪製的理想物件。
簡筆之後,我們採用最方便進行複製的剪紙技法與他們分享,接著每一個人都開始剪紙拼貼創作!
運用有色襯紙(底版)讓老師們在有限定用色的範圍內,讓他們好好創作~你會發現每個人觀念都會加諸在做印花作品的語境之中。有的是刺激的、多角的、圓滑的、不均勻的,像是每個人的個性,在一個宇宙空間來來去去擴展與緊縮,斜角、對角、直角、連續不間斷...感覺都是在跟自己的對話。
每張作品的概念底下,都是一個元素而已,藉由錯置的排列方式與類似色或對比配色的方式,讓作品很有圖特性。我們使用的是剪紙拼貼、木板配蠟筆與墨水,兩種技法,把印花呈現出不同的線條與手繪感!
這堂課又急又慢,結束之後,大家慵懶散步在這個陳列空間,彼此交換意見與提供欣賞之處!這也是我很喜歡的部份之一呢~
以下是開啟這堂課程之前我製作的教案成品,給學員們參考: